为什么Washington Monument是个方尖碑
华盛顿纪念碑之所以是方尖碑的形状,主要有以下几个关键原因:
1. 强大的古典象征意义
在19世纪的美国,也就是纪念碑被设计和建造的时期,**新古典主义(Neoclassicism)**是主流的建筑和艺术风格。
- 连接古代理想: 美国国父们,包括乔治·华盛顿本人,深受古希腊民主和古罗马共和国思想的影响。他们希望建立一个与欧洲君主制截然不同的新国家。因此,在为国家首都设计建筑和纪念碑时,他们自然而然地借鉴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形式,以象征这些崇高的共和理想。
- 方尖碑的传承: 方尖碑起源于古埃及,是献给太阳神拉的纪念物,象征着永恒、重生和与神灵的连接。然而,古罗马人对这种形式极为着迷,他们将许多方尖碑从埃及运回罗马,并将其作为权力和不朽的象征。因此,对于19世纪的美国人来说,方尖碑不仅是埃及的,更是罗马帝国采纳过的经典形式,完全符合新古典主义的审美。
2. 简洁、普适且庄严的外形
选择一个抽象的几何形状,而不是一尊具体的雕像,具有多重优势:
- 超越个人形象: 乔治·华盛顿的形象是复杂的,他既是将军也是总统。用一座巨大的、非具象的方尖碑来纪念他,可以更好地代表他所象征的理念——领导力、坚韧、爱国主义和建国精神——而不是仅仅描绘他的个人外貌。这种抽象性使其更具普遍性和永恒感。
- 简洁中的宏伟: 方尖碑的线条干净、利落,直指天际。这种极致的简洁反而能创造出一种无与伦比的庄严和宏伟感。它没有复杂的装饰,仅凭其巨大的尺寸和完美的几何形态,就能引发人们的敬畏之情。它代表着一种纯粹、不容置疑的力量和尊严。
3. 设计竞赛和历史演变
纪念碑的最终形态也受到了实际设计过程的影响。
- 最初的复杂设计: 1836年,建筑师**罗伯特·米尔斯(Robert Mills)**的设计方案在竞赛中胜出。他最初的设计实际上是在一个高大的方尖碑底部,环绕着一个巨大的圆形柱廊(类似万神庙的结构),上面会装饰华盛顿和各位独立宣言签署人的雕像。
- 资金问题导致简化: 这个宏大的设计因为资金严重不足而无法实现。纪念碑在1848年奠基后不久,就因资金中断和政治斗争而停工了长达20多年(这也是为什么纪念碑下半部分和上半部分的石头颜色不同的原因)。
- 最终的“纯粹”形态: 当工程在1876年重新启动时,最初的柱廊设计被彻底放弃。当时的舆论和审美已经发生了变化,人们认为一个纯粹、独立的方尖碑比米尔斯最初的复杂设计更加有力、也更具现代感。最终,这个因资金问题而被迫简化的方案,反而成就了一个更加经典和震撼的杰作。
4. 与共济会的可能联系
还有一个经常被提及的层面是共济会(Freemasonry)的影响。
- 华盛顿的身份: 乔治·华盛顿本人是一位非常活跃和高级别的共济会成员,纪念碑的奠基仪式也完全按照共济会的仪式进行。
- 象征意义的契合: 在共济会的象征体系中,古埃及的符号和建筑形式占有重要地位。方尖碑指向天空的形态可以被解读为连接人间与“宇宙的伟大建筑师”(Great Architect of the Universe)的象征。
虽然官方解释更侧重于新古典主义美学,但华盛顿的共济会背景无疑为选择方尖碑这一形式增添了另一层深刻的文化和哲学含义。
总结
华盛顿纪念碑之所以是方尖碑,是因为这种形式完美地融合了:
- 古典主义的理想: 连接古罗马共和国的伟大传统。
- 象征性的力量: 代表永恒、庄严和华盛顿不朽的功绩。
- 简洁的美学: 以纯粹的几何形态创造出无与伦比的宏伟感。
- 历史的偶然: 因资金问题放弃了复杂设计,反而成就了更经典的最终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