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mark

为什么是买“东西”不是买“南北”?

“买东西”这个词语的来源,目前有几种主要的说法,它们大多与中国古代的商业活动和地理方位有关。

以下是几种比较流行的解释:

  1. 《辞海》的解释(最普遍的说法):

    • 这个说法认为,“东西”最初指的是具体的“东市”和“西市”。
    • 在古代中国,尤其是在汉唐时期,很多大城市(如唐朝的长安)都有集中的商业区,分为“东市”和“西市”。东市主要贩卖日用品和杂货,西市则多是贵重物品和奢侈品。
    • 人们去集市购买商品,无论去东市还是西市,都是为了买各种各样的物品。久而久之,“买东市西市的东西”就简化为“买东西”了,泛指购买物品的行为。
  2. 五行说(较为学术的解释):

    • 这种说法认为,“东西”与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有关。
    • 在五行学说中,东属木,西属金,南属火,北属水,中属土。
    • 木和金都是可以作为商品进行交易的实体物品(木材、金属)。而火(南)和水(北)则不是可以买卖的实体商品。因此,人们可以买卖“金木”之物,即“东西”,而不能买卖“水火”之物,即“南北”。
    • 这个解释将“东西”看作是可交易商品的象征。
  3. 从“物”字演变而来(较少见的解释):

    • 有一种说法认为,“东西”这个词最初可能是从某个与“物”字形或音相近的词演变而来,但具体细节已经无从考证。不过这种解释的支持者较少。

为什么不是“买南北”?

结合上述解释,我们可以推断:

  • 如果按照“东市西市”的说法,是因为古代的商业中心主要集中在城市的东西方向,形成了“东市”和“西市”的格局。
  • 如果按照“五行说”,则是因为南和北所代表的“火”和“水”在古代不被认为是可买卖的实体商品。

总结:

虽然有多种解释,但“东市西市”的说法是目前最普遍且被广泛接受的。它生动地反映了古代城市的商业布局和人们的购物习惯。无论哪种解释,“买东西”都成为了一个约定俗成的汉语词汇,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