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mark

蛮夷

中文里指称“蛮夷”的字,其构成部件(偏旁部首)往往选取了:

  • 动物类部首: 如“蛮”字的“虫”, “狄”字的“犬”。这常常暗示着一种非我族类、文明程度较低的看法。
  • 工具/武器类部首: 如“戎”字的“戈”, “夷”字的“弓”。这反映了对其主要特征(如善战、狩猎方式)的认知。
  • 生活方式相关部首: 如“羌”字的“羊”,直接关联其畜牧生活。

蛮 (mán):

  • 指代对象: 主要指南方部落。
  • 字形意味: 《说文解字》:“蛮,南蛮,蛇种。从虫,䜌声。”这里的“虫”在古代不仅仅指昆虫,也泛指爬行类动物,包括蛇。将南方部族与“虫”或“蛇”联系起来,可能与南方湿热多蛇虫的环境有关,但也可能带有一种将其视为未开化、与禽兽类似的贬义。字形中包含“虫”部,直观地体现了这种看法。

狄 (dí):

  • 指代对象: 主要指北方部落。
  • 字形意味: 《说文解字》:“狄,赤狄,本犬种。从犬,亦声。”或有说“从犬从火”。将北方部落与“犬”联系起来,同样可能带有一种贬低其为未开化、类似犬类的意味。“犬”作为部首,是其字形显著特征。

戎 (róng):

  • 指代对象: 主要指西方部落。
  • 字形意味: 《说文解字》:“戎,兵也。从戈,从甲。” “戈”是古代的一种兵器,“甲”是铠甲。这个字形直接点出了西方部族善战、与军事活动相关的特点。虽然不直接使用动物类贬义部首,但也从“兵器”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定义,暗示其“好战”或“构成军事威胁”。

夷 (yí):

  • 指代对象: 主要指东方部落。
  • 字形意味: 《说文解字》:“夷,东方之人也。从大,从弓。” “大”指人,“弓”指弓箭。这个字形相对中性一些,描述了东方部族身材高大(或泛指人)且善用弓箭的特点。与其他几个字相比,直接的贬义色彩较轻,更多的是一种基于其特征的描述。

羌 (qiāng):

  • 指代对象: 主要指古代西北的游牧部族。
  • 字形意味: 《说文解字》:“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 字形由“人”和“羊”构成,非常直观地表达了这是一个与羊有着密切关系的族群,即牧羊人。这个字更多的是对其生产生活方式的描绘。

代: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弓,也是蛮夷,非中原的意思。“弋”的本义是一种带有绳索的箭,用以射鸟,引申为捕猎、巡视等义。“弋”的巡视、轮流之义也与“更替”的含义相通,如同哨兵换岗一般,一人接替另一人。

大同曾称代国,代郡,代京。现在大同古城内的代王府,是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改封为代王后,就藩大同所建的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