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 関門 (Kanmon)
用来指代北九州和下关地区最常用的词是 関門 (Kanmon)。
这个词来源于两地地名的第一个汉字:
- 下関 (Shimonoseki) 的“関”
- 門司 (Moji) 的“門”,而门司是北九州市最著名的港口地区。
因此,“関門地区” 或 “関門エリア” 就成了这两个隔着関門海峡相望的城市所组成的联合区域的通用称呼。它们在地理、历史和经济上都紧密相连,是日本本州与九州的门户。
北九州
北九州市是福冈县北部的一座工业和港口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小仓(Kokura)是北九州市最繁华的中心区,集商业、交通和文化于一体。
小仓市内:
- 小仓城 (Kokura Castle)
- 亮点: 北九州市的象征。现在的天守阁是1959年重建的,采用了独特的“唐造”风格(上层比下层大)。城内通过影像和模型展示了小仓的历史,顶层可以俯瞰市中心景色。
- 特色: 天守阁前方的“送行虎”与城内的“迎客虎”画像非常有名。
- 小仓城庭园 (Kokura Castle Japanese Garden)
- 亮点: 紧邻小仓城,是一个可以体验江户时代大名宅邸风情的日式庭园。这里有精美的池泉回游式庭园、书院和茶室。
- 特色: 可以在此感受日本的茶道文化,欣赏四季变换的庭园美景。
- 八坂神社 (Yasaka Shrine)
- 亮点: 位于小仓城内,是小仓地区的总镇守,深受当地人喜爱。每年7月举行的“小仓祇园太鼓”祭典非常盛大,是国家指定重要无形民俗文化财。
- 特色: 神社建筑本身庄严肃穆,是感受当地信仰和祭典文化的中心。
- 松本清张纪念馆 (Seicho Matsumoto Memorial Museum)
- 亮点: 为纪念出身于小仓的日本著名推理小说家松本清张而建。馆内再现了他生前的书房、书斋和藏书,并展示了他的生平和作品。
- 特色: 对于文学爱好者,尤其是推理小说迷来说,是必访之地。
购物:
- 旦过市场 (Tanga Market)
- 亮点: 被誉为“北九州的厨房”,拥有超过100年历史的传统市场。这里充满了活力,可以买到新鲜的海产、蔬菜、熟食以及当地特有的食材。
- 特色: 推荐尝试“大学丼”,即先买一碗白饭,然后在市场各摊位挑选自己喜欢的刺身或熟食盖在饭上,制作一碗独一无二的海鲜盖饭。
- Riverwalk 北九州 (Riverwalk Kitakyushu)
- 亮点: 坐落在紫川河畔的大型综合商业设施,拥有独特的色彩设计。集购物、餐饮、电影院、剧场(北九州艺术剧场)和美术馆于一体。
- 特色: 建筑本身就是一道风景线,夜晚的灯光尤其美丽,是休闲购物的好去处。
门司港:
- 门司港怀旧区 (Mojiko Retro Area):这里曾是繁荣的国际贸易港口,保留了大量从明治到昭和初期的西式历史建筑。整个区域充满了复古浪漫的氛围。
- 旧门司三井俱乐部: 爱因斯坦夫妇曾下榻于此。
- 旧大阪商船: 橙色瓷砖外墙的八角形塔楼是其标志。
- 旧门司税关: 红砖建筑,非常醒目。
- 九州铁道纪念馆: 铁路迷的天堂,可以体验驾驶迷你列车。
- 蓝翼门司吊桥: 日本唯一的步行者专用吊桥,定时开合。
- 特色美食: **焗烤咖喱(焼きカレー)**是门司港的代表性美食。
皿仓山 (Mt. Sarakura):
- 皿仓山夜景:从山顶可以360度俯瞰整个北九州市的壮丽景色。这里的夜景被誉为“价值100亿美元的夜景”,并被认定为“新日本三大夜景”之一。可以乘坐缆车和登山车轻松到达山顶观景台。
- 河内藤园 (Kawachi Wisteria Garden):这是一个私营的藤园,以其梦幻般的藤花隧道而闻名于世,曾被CNN评为“日本最美的31个场所”之一。花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极短且游客众多,需要提前预约购票。
其他:
- 平尾台 (Hiraodai Karst Plateau):日本三大喀斯特高原之一,拥有如同羊群散落般的石灰岩地貌,景色壮阔。这里也是徒步和洞穴探险的好去处。可以探索千佛钟乳洞等多个天然洞穴。
- 官营八幡制铁所 (Imperial Steel Works, Yawata):日本近代钢铁工业的发源地,其“旧本事务所”等设施在2015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明治日本的产业革命遗产”。目前大部分区域仍是正在运营的工厂,游客只能在指定区域参观或从外部眺望。
- 生命之旅博物馆 (Kitakyushu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 Human History):西日本地区规模最大的自然史和历史博物馆。馆内有巨大的恐龙骨骼化石展品,生动地展示了地球的演变和生命的进化史。
赤間神宮
赤間神宮(あかまじんぐう)位于山口县下关市,是一座非常特别的神社,其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供奉悲剧的幼帝安德天皇:赤间神宫主祭第八十一代安德天皇。安德天皇是平安时代末期的人物,在源平合战的最后一场战役——坛之浦之战中,年仅8岁便与祖母二位尼一同入水身亡,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悲剧幼帝。这座神宫就是为了慰藉安德天皇的御灵而建立的。
-
“陆上的龙宫城”建筑风格:赤间神宫的标志性建筑是其朱红色的“水天門”,其设计灵感来源于传说中的“龙宫城”。这源于二位尼在与安德天皇一同入水时,曾对天皇说“波浪之下也有都城”(浪の下にも都の候ぞ),以此安慰幼帝,暗示海中亦有美丽的世界。水天门面向关门海峡,色彩鲜艳,在周围的绿色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成为了关门海峡的象征之一,也被指定为日本的国家注册有形文化财。
-
与平家一门的深厚渊源:神宫内不仅有安德天皇的御陵(安德天皇阿弥陀寺陵),还有“七盛塚”,供奉着在坛之浦之战中战败身亡的平家一门14位武将。这些塚是为了慰藉平家亡灵而建立的。
-
“耳なし芳一”传说之地:赤间神宫(前身为阿弥陀寺)是日本著名怪谈“耳なし芳一”(没有耳朵的芳一)故事的舞台。传说盲僧芳一在平家七盛塚前为平家亡灵弹奏琵琶,讲述坛之浦合战的故事。为了摆脱亡灵的纠缠,住持在他全身写满经文,却唯独忘记写耳朵,结果芳一的两只耳朵被亡灵取走。如今,神宫内设有芳一堂和耳なし芳一的雕像,讲述着这段传奇。
-
独特的先帝祭(上臈参拝):每年5月2日至4日,赤间神宫会举行先帝祭来纪念安德天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5月3日的“上臈参拝”(じょうろうさんぱい)。据传,坛之浦之战后,平家的女官们在赤间关(下关古称)一带以游女身份谋生,每年安德天皇的忌日,她们都会身着华丽的十二单衣和打挂,以“外八文字”的独特步法前往御陵前参拜。这一传统流传至今,每年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看。
-
从阿弥陀寺到神宫的历史变迁:赤间神宫的起源可以追溯到859年(贞观元年)开创的阿弥陀寺。1191年(建久2年),在安德天皇入水后,勅命在此地建立了御影堂以慰其灵。明治维新时期的神佛分离令导致阿弥陀寺被废弃,转变为祭祀安德天皇的“天皇社”,后于1875年(明治8年)改名为赤间宫,并最终在1940年(昭和15年)升格为官币大社,改称赤间神宫。
这些独特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传说故事以及独特的祭祀活动,共同构成了赤间神宫的特殊魅力。
世界和平佛塔(World Peace Pagoda)
世界和平佛塔(World Peace Pagoda)位于日本福冈县北九州市门司区,是一座具有特殊意义的佛教建筑。
以下是它的几个主要特点:
- 和平祈愿:这座佛塔于1958年建成,旨在慰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亡灵,并祈求世界和平。它同时也是一座和平纪念碑。
- 独特的缅甸风格:它是日本唯一一座由当时的缅甸(现在称为缅甸)政府佛教协会与日本志愿者合作建立的缅甸风格寺院(佛塔)。
- 纪念二战阵亡将士:佛塔的建立也为了纪念二战期间从门司港出征的阵亡将士。
- 建筑特色:佛塔高27米,直径13米,呈圆筒状。塔顶上饰有耀眼的钻石尖塔和水晶。佛塔内部供奉着光辉的释迦牟尼坐像和战死者的灵位。每天早晚都会进行两次缅甸式的经文唱诵。
- 地理位置:它位于北九州市门司区门司3251-4,靠近濑户内海国立公园内的和布刈公园附近的山顶上。
- 促进交流:佛塔的建立也旨在促进日本与缅甸之间的友谊和佛教交流。
- **为什么建在这里?**二战期间很多士兵从门司发往缅甸。